马丁.雅克《大国雄心》摘记

p171:
        如果西方在某个时候断定中国才是实际上的主要受益者,同时对西方越来越不利,那么西方很可能会变得更加趋向于保护主义,当前的全球体系也会被逐步破坏。
        西方金融危机已经对全球经济的前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尽管未来经济的发展仍相对乏力,但中美之间潜在的利益冲突目前仍处于低烈度状态。随着美国人的生活水平不断下降,就业机会日益减少,这种冲突会越发明显。

p208:
        中国学者潘维所主张的,强调“法治”而非民主,强调政府如何治理而非谁在治理,政府官员应依法行使手中的权力,建立一个真正独立的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这一提议与新加坡和香港的治理模式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一旦遵循了此种路径,就意味着所谓的西方民主在中国不可能落地生根,中国仍将推行传统的、儒家思想中的精英治国理念。

p230: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有着共同的起源,它们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蒋介石也继承了这一观点,但采取更为激进的态度,强迫少数民族进行汉化。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民族政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政府正式否定了自19世纪末以来就一直存在的种族主义观点,并全力抵制大汉族思想,称中国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p239:
        在中国崛起成为一个世界大国后,很可能会在文化等方面改变现有的世界秩序,当然这将是一个极为漫长的过程。中国对世界各国乃至各大大陆的影响,绝非经济那么简单,更多的是文化的影响。

p242:
        朝贡体系。
        直至19世纪最后几十年,中国一直是东亚地区的绝对主导。当时的中国是“中央之国”,其他所有国家在不同程度上——取决于它们距离北京的远近——都得向中国表示臣服,并承认自己是“天朝上国”的藩属国。这种以中国为中心的等级体系最早可追溯至汉朝,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扩展至相当一部分东亚国家。在这一体系中,其他国家统治者在与中国皇帝的接触中应遵照一定的礼仪和制度,如纳贡等,以表示其对天朝上国权威的认可。这也就是著名的“朝贡体系”。

p245:
        中国会重获此前的地区主导地位吗?这个过程要多久?会以何种方式实现?这样的主导地位会是什么样子,将会采取何种形式,与过去的朝贡体系在哪些方面以及多大程度上相类似?

p266:
        鉴于现实中的国家间关系极为不平等,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中的平等理念只是法律意义上的,而非现实存在。在实践中,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也存在等级的成分。此外,如朝贡体系一样,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也具有极富影响的文化成分,我们可称之为文化霸权或软实力。换言之,朝贡体系和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之间的区别并不像某些人想象的那样明显。就此而言,朝贡体系以某种现代的形式得以复苏也并非遥不可及。朝贡体系至今仍在东亚地区具有深远的影响。

p269:
        实际上,“一国两制”源自中国有着上千年历史的传统思想,那就是承认并接受存在于各个省份之间的巨大差异。或者换句话说,这些差异正是中国这个“文明国家”内在的、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中国这一文明国家是建立在“一种文明,多种制度” 的原则之上。而西方主权理念的基础却是“一国一制”,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实际上则是以“一种制度,多个国家”为基础。
        中国人的主权观与“和而不同”的儒家传统理念紧密相连。这一理念在当今中国已再次兴起。有些中国学者就把“一国两制”理解成“和而不同”的范例。“和”即暗示着趋同或者极为相似;但在中国人看来,差异性是“和”的重要特征。儒家思想认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有趣的是,中国人常常将同质化与“霸权”这个词联系起来,作为对大国强权的蔑称,如苏联以及今天的美国。相比之下,中国人认为“和”的精髓在于允许差异,接纳差异。

p325:
        欧洲是由若干个不同的民族国家组成的,而为消除分歧而创建的欧盟的权力却十分有限,且相当一部分时间和资源都花费在调和成员国之间的不同利益和算盘上。因此总体而言,欧盟一直在关注内部问题而非外部问题,总是处于不断的机制改革的进程中,签署了一个有一个的条约。这种内倾性并没有妨碍欧盟将自己视为世界其他地方发展的模板和国际体系发展的蓝图;欧洲普遍认为,让渡部分民族国家主权所形成的欧盟式的联盟,而非传统的民族国家体系,才是世界未来发展的方向。换言之,欧盟这种内倾性的思维方式与欧洲旧有的、根深蒂固的欧洲中心主义(即认为欧洲是世界的范例、领导和模板)实现了结合。因此,欧盟的外交政策一直充满了这样的预期,即其影响将会以欧洲为中心,呈同心圆状向外扩散,从东欧、中东到北非直至世界的其他地方。
        当欧洲专注于自己的机制安排无心他顾之时,其全球实力和影响也一直在持续下降。
        欧洲这片曾与世界大部分地区保持了密切联系的大陆,却深陷智识和心理的陷阱之中,对当今世界变化的方式越发的无知,甚至置身事外。结果就是,欧洲的思想越来越具有防御性的特征。
        换句话说,欧洲并不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实际上,这种自我愉悦的无知正是基于那种认为欧洲的思想和行为最为先进的不合时宜的傲慢。

p346:
        世界主导国家的关键特征之一就在于其具备建立和组织一套国际体系的能力,而大多数国家应愿意或者被迫接受该体系。

p350:
        世界银行在2011年发布的一个报告预测,美元的统治地位将于2025年之前终结,为美元、欧元、人民币三足鼎立的货币体系所取代。
        就长期来看,解决当前美元主导的国际经济体系所面临的危机,最为可行的办法就是人民币作为一个主要的国际货币,并最终成为储备货币,取代美元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中国政府对于西方金融危机最为重要的回应之一就是开始谨慎地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但这一进程无疑是任重而道远,至少要持续10年之久。人民币目前还无法与美元全面抗衡的最主要原因在于,目前为止人民币还无法自由兑换。而中国政府对于推动人民币自由兑换一事十分谨慎,因为其可能会对中国的经济造成负面影响,而保持经济发展仍是重中之重。

p370:
        世界已经习惯于从民族国家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这是欧洲主导时代遗留下来的重大成果之一。没有建立民族国家的民族急切渴望步入这一行列。作为国际体系的最主要的单位和行为体,民族国家获得了广泛的认同。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国也不得不将自己定义我民族国家。
        正是这种文明的维度赋予了中国独一无二的特性。中国主要特征中的绝大部分在其试图成为民族国家之前就形成了。
        到目前为止,政治发展都指向了一个方向,全世界甚至包括中国都希望按照国际体系已确立的西方模式(即民族国家)塑造国家形态。这种理念在150年来中国试图改变落后挨打的地位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但当中过不再认为与西方的关系应该是单向的,当它有一次开始相信自己,认为自己的历史文化不仅是一笔伟大财富,而且其中的经验可直接运用于当下,这时会出现怎样的变化呢?实际上,这一过程已经开始了且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发明显。

p415:
        西方总是希望能够大体按照自身的标准——有时甚至是唯一标准——评价中国,尽管可以理解,但这无疑是错误的。这种想法,说好听点儿,只是相对无知的狭隘思想的体现;说难听点儿,则反映了西方过分狂傲的心态,即认为西方经验放之四海而皆准。西方极易以此为借口,拒绝投入精力去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文化、历史和传统所蕴含的智慧和特殊性。